热点:
当前位置:主页 > 食品 >
胶东饽饽的民俗功能(3)
时间:2015-10-29 14:58  浏览次数:

  龙口地区在上梁前,把亲友赠送的面制蹲狮、卧虎、金龙等分别置于进间门两旁和屋顶四角之上,表示狮虎把门,金龙绕梁。大梁安好之后,木匠和瓦匠师傅各拿一个勾斗,斗里放小饽饽、花生、糖块、栗子、枣等。上梁小饽饽的数量,跟主家年长者的岁数相等。这些东西由工匠师傅往下撒,而参加仪式的人们则纷纷来抢,当户主接下空斗之后,上梁仪式就结束了。莱州地区上梁时,梁头由房主的儿子扛,亲邻帮扶,走在前面;后面依次是亲戚抬一个面塑大神虫,两只面塑猪,还有一窝面塑燕子,最后是儿媳妇抱一对面塑大鱼。先将大神虫摆在正间门以上的檐墙上,再将猪摆到门两旁,鱼摆在圣虫的旁边,意为富贵大吉、肥猪拱门、六畜兴旺、连年有余。当梁固定好后,撒小饽饽和糖果等,人们竞相争抢。面做的燕窝放在中间的脊印上,一窝有两个大燕和五个小燕,形态生动,彩画逼真。小饽饽多是用果模磕出的,也有用手捏的小件花样,如桃子、元宝之类,略加色彩点染。饽饽的数量必须是家人岁数的总和,或者多几个。如果三世同堂,上有老、下有小,一般要蒸二百个左右。从前上梁时要烧香烧纸拜五屋神,现在都大放鞭炮,烧纸拜神的比较少,更为注重的是摆放上梁花饽饽,对饽饽的花色品种和个头大小、数量多少等十分讲究。

  渔家风俗

  胶东半岛三面环海,沿海的渔家承袭了祖辈出海打鱼时立下的规矩和传统,求的就是一个“海上平安,满载而归”。山东沿海渔区有谚语云:“谷雨一到,百鱼上岸。”谷雨一过,游往深海和南方海域过冬避寒的对虾、黄鱼、带鱼等,又先后回到渤海、黄海觅食和产卵,这就带来了捕鱼的黄金季节。谷雨节前几天,渔村的人们便忙着杀鸡宰鸭,买肉打酒。谷雨节的清晨,丈夫一进屋,妻子便会出其不意地把节前用白面蒸成的白兔塞进他的怀里。原来这是当地的一种古俗,意为“打个兔子腰别住”,寓示让丈夫怀揣象征吉祥、幸福的白兔,祝福亲人出海平安,捕鱼丰收。

  春季打风网(捕黄花鱼)获得丰收,返航临近家乡时,大桅顶上挂大吊子;特大丰收则大桅、小桅一起挂吊子,俗谓“挂双吊”。莱州地方的规矩是,得鱼数千斤在后座上插两旗,得鱼过万斤才挂吊子。挂起吊子后,船老大令大师傅发面(取“发”意)蒸一锅饽饽。岸上的人看到船上挂吊子,船主和渔民家人都拥到岸边迎接,船近海岸,青年们纷纷跳入水中游泳上船,争吃发财饽饽。

  庙岛天后宫七月七庙会期间,船家都要上供,祈求天后娘娘的保佑。各船都在船上制供,做三摞饽饽,一摞五个,饽饽上点红点;供菜五个;备香纸、鞭炮,用盘子端着供品进庙。上供的人到了神像前,将供品摆在供桌上,烧纸、上香、磕头;道士在旁敲磬、念经。拜神之后,各取三摞饽饽最上面的一个,俗称为“供顶”,留给看庙的道士,其余的则端回船上分食。也有许愿供猪的,供后,猪头送给看庙的道士,其余带回船上共食。长岛各渔村过年时蒸的饽饽,除了用来摆供祭祖外,还要在来年出海时带到船上“压船”。

分享到:
文章编辑: 陈秀荣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山东新闻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如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媒体来源的信息作品,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并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该相关内容。如其他单位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应予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若因线路及本网站控制范围外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对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如有什么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