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当前位置:主页 > 地方 >
轻松转走他人微信零钱,这样的“心机”不可有
时间:2023-08-07 16:16  浏览次数:
 【以案释法】轻松转走他人微信零钱,这样的“心机”不可有
 
  微信支付方便、快捷,受到了很多人的热捧,但也存在这风险 ,用户需妥善保管账号密码,稍有不慎自己的财产就可能成为他人的囊中之物。
 
  基本案情
 
  泽某在报考驾驶证缴费时不会进行微信转账交易,便求助被告人隋某,隋某在帮助泽某办理驾照报名缴费过程中称需要下载某驾考APP,期间向隋某索要微信支付密码,得知密码后将泽某微信内1万余元以微信扫码支付方式转入自己微信,后将钱款挥霍。
 
  经审理查明,被告人隋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被害人钱款12000元人民币,数额较大,其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之规定,构成盗窃罪。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法官提示
 
  广大群众在日常网络活动中要增强防范意识:
 
  1.当前虚拟支付形式多样化,手机锁屏密码、支付密码应尽可能选用安全系数更高的组合方式,切勿随意外泄。
 
  2.手机尽量不存储身份证、银行卡等个人信息。
 
  3.及时开通银行卡短信提醒功能并实时掌握手机银行支付动态,一旦发现可疑情况,立即报警。(敦化林区基层法院)


分享到:
文章编辑: 陈秀荣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山东新闻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如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媒体来源的信息作品,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并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该相关内容。如其他单位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应予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若因线路及本网站控制范围外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对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如有什么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ad